角逐云计算的“新黄金十年”,谁将成功?
发布时间:2021-06-09 15:01:39 所属栏目:云计算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在后疫情时代,云计算的能量得到加速释放。有数据显示,2020年,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,同比增长50%以上。 从全球范围来看,数字经济生态积极向好,云计算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,政企上云的进程逐步加快,规模也逐步扩大;新冠肺炎疫情
在“后疫情时代”,云计算的能量得到加速释放。有数据显示,2020年,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,同比增长50%以上。
从全球范围来看,数字经济生态积极向好,云计算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,政企上云的进程逐步加快,规模也逐步扩大;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到来,某些传统行业的发展按下暂停键,但远程办公、在线教育、在线医疗等SaaS服务却纷纷落地,云计算的需求在持续放量;“新基建”战略的落地,推动了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走向行业纵深,云计算的“底座”地位更加巩固,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。
无论从宏观市场环境、政府政策,还是从技术和应用的成熟度,乃至从行业用户的接受度等角度看,都表明,云计算在“后疫情时代”将真正进入普惠发展期,云计算将迎来下一个发展的“黄金十年”。
HAT露峥嵘,决胜在2B端
如果从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高峰算起,云计算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演进和发展,产业界已达成基本共识,云计算是通往数字化转型彼岸的必由之路。云计算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趋明显。
新的应用需求、新的技术持续迭代、新的商业模式加速涌现,再加上新的不确定性,共同驱动着云计算市场的发展,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市场竞争格局。大约在2018年左右,很多人就在追问,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格局何时才能确定下来。当时就有业内专家认为,至少要到2022年左右才能有定论。
现在,我们离这个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了,但中国云计算市场依然充满变数,因为技术变化太快且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、协作越来越复杂;应用需求越来越多样化,业务场景越来越丰富;伴随数字化转型步入“深水区”,对云计算的能力和支撑作用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。在这些新的要求下,各路云服务商也使出了浑身解数,努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
IDC、Gartner、Canalys等市场分析机构都会定期发布中国云计算市场统计报告。综合这些数据,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主导力量主要包括:以阿里云、腾讯云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;以华为云等为代表的由传统IT解决方案提供商“跨界”而来的云服务商;以UCloud、青云QingCloud等为代表的云计算创业企业;还有就是大型电信运营商。
互联网厂商和电信运营商先发优势明显,市场份额排名一直靠前。但随着云计算接受程度的逐步提高,更多类型厂商的涌入,市场格局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,特别是大型传统IT解决方案厂商通过转型,不断加大对公有云的投入,慢慢提升了在云计算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。从市场统计就可以看出,原来占据TOP 5的都是互联网厂商和电信运营商,现在华为云的排名持续上升,从最初前8不入,到后来进入前8、前5,现在已经晋升三甲。Canalys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:华为云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达到16%,仅次于阿里云,位居第二,而且进入2020年来已连续三个季度排名第二,地位不断稳固。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,这一切变化发生在短短3年时间里。
2C与2B曾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市场,用户的需求、厂商的打法各不相同。但现在,2C与2B也有相互融合和借鉴的趋势。比如2B用户也越来越重视应用体验,希望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实现快速迭代。只有更准确地把握2B客户的需求,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方式方法,提供定制化的企业级的高品质服务,才能在2B市场上赢得更大份额。
企业上云是一段漫长的旅程,厂商在云计算方面的较量也不是“加速度”这么简单,更主要的还是考验“后劲儿”和持续发力的能力。所以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都只是相对优势,持之以恒才更重要。
![]() (编辑:荆州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